天坛必去的地方(天坛必去的地方推荐)

  • 小编
    2025-09-06 23:41:02
  • 加入收藏
  • 游玩

本文信息一览:

  • 1、天坛公园有哪些景点
  • 2、天坛是一个什么景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和历史典故?
  • 3、天坛有哪些景点
  • 4、天坛公园附近冬天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景点?

天坛公园有哪些景点

1.南神厨院

位于圜丘东,座北朝南,院门南开,主要建筑有神库、神厨、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坛各种祭品的场所。院门外有走牲道与圜丘东棂星门相连,祭时临时搭设走牲棚以运送祭品。建筑规整庄重,是中国祭祀建筑中仅存的几座神厨之一。

2.丹陛桥

是连接祈谷坛南砖门及其南天门(成贞门)的甬道,也是连接祈坛和圜丘坛的轴线,长360米,宽30米。丹陛桥上有三条石道,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3.七十二连房

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

“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里制作供馔和糕点。祈谷坛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与祈谷坛之间由长廊相连,长廊由东砖门至东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间,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

4.祈年殿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

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

5.斋宫

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

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无梁殿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级,左右各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

扩展资料

天坛祭天礼仪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0年),是按照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建立的国家祭坛。自明永乐十九年起始,共有22位皇帝亲御天坛,向皇天上帝顶礼膜拜,虔诚祭祀。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

祭天典礼延续了约五千年。祭天礼仪即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展示中国的祭天历史即中国古代的祭天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坛

天坛是一个什么景点,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和历史典故?

天坛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古老的皇家纪天的中央,古迹众多,环境漂亮,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人们休闲玩耍的好中央!特别是夏天,公园里的温度比外面低两至三度,人们走在绿树成荫,鸟叽叽喳喳的树林中,会感到清新,温馨,开心,快乐,边散步,边观赏着古迹,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中央!

1.天坛公园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奠皇天、祈五谷丰收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构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意味天圆中央。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景点有天坛公园-祈年殿、天坛公园-回音壁、天坛公园祈年门、圜丘、皇穹宇、皇乾殿、回音壁、三音石等,地址是在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甲1号天坛公园。

2.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祷告丰年的场所,主要分为内坛、外坛,天坛公园的建筑构造非常精巧,还有回音壁、三音石等一些奇特的建筑,从中能够看出古人的聪慧。普通去天坛公园旅游的时分是南门进北门出,依照次第旅游圜丘、皇穹宇、丹陛桥、祈年殿和皇乾殿,需求留意的是斋宫和宰牲亭周一的时分是不开门的。

3.天坛最早的建筑就是祈年殿,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一个场所,祈年殿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里面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面还有龙凤和玺彩画,整个建筑非常雄伟。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圆形围墙,墙身是由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上面有一层蓝琉璃筒瓦顶。祈年门是庑殿顶建筑,中三间是门,崇基石栏,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就是这样,是特地供皇天上帝专用的,是明初的建筑原物。

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中央”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普遍地运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注重“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详细表现。

天坛有哪些景点

天坛的景点有:祈年殿、圜丘坛、祈谷坛、 皇穹宇、皇乾殿、丹陛桥、神乐署、南神厨院、七十二连房、斋宫。

1、祈年殿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天坛必去的地方,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天坛必去的地方;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

2、圜丘坛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

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陪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3、祈谷坛

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

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坛为三层,高5.6米,下层直径91米,中层直径80米,上层68米;殿为圆形,高38米,直径32.7米,三重蓝琉璃瓦,圆形屋檐,攒尖顶,宝顶鎏金。

4、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

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陪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

5、七十二连房

祈年殿东边在内墙东门外,有72间走廊,是祈谷寺的附属建筑。为连檐通脊式的一面暖房,北面砌砖南面安设大窗门,俗名称为“七十二连房”。长廊中部偏北,有五间“神库”,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库房。“神库”西面是“神厨”,祭天时,在这里制作供馔和糕点。

祈谷坛的神厨、神库和宰牲亭与祈谷坛之间由长廊相连,长廊由东砖门至东北方的宰牲亭呈曲尺形,共72间,与祈年殿大小36根柱子相对应,象征七十二地煞。

6、斋宫

斋宫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隅。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步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

无梁殿即斋宫正殿,绿琉璃瓦庑殿顶,殿内为砖券拱顶,殿前月台崇基石栏,三出陛,正阶级,左右各级。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

天坛公园附近冬天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景点?

天坛公园附近,冬天值得一去的地方有:

龙潭湖公园,天安门,刘老根大舞台,德云社,自然博物馆,陶然亭公园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