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息一览:
- 1、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之关隘
- 2、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天下十大名关”,都在设在哪些地方?
- 3、中国古代十大名关是兵家必争之地,都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十大兵家必争之关隘
在冷兵器时代,一场战争的胜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军事实力的影响,也受地理地形的影响,胜负分不开人的因素,也和地理条件息息相关。中国地域辽阔,地形星罗棋布,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险地,也有一马平川、长驱直入的平原地带。
关隘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10个非常重要的关隘,个个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谓兵家必争之地是指拥有天险,打仗时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中国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基本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边境防御,多用于抵抗外族入侵,其二是中原内地,大多是攻占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经之所。
兵家必争的险关:
1、函谷关,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六国多次合纵抗秦,都被阻挡在函谷关外。刘邦守关拒项羽,可以说汉代之前,函谷关就是关中的门户,函谷关不失,关中就没事。
2、潼关,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临函谷与河南接壤,同时黄河、渭河又在这里交汇,素有“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冲之称。东汉末年,潼关取代函谷关成为关中门户,安史之乱唐军与叛军的“桃林之战”说明,潼关失守前,形势可控,潼关失守后,长安随即失陷。可见潼关的重要性。
3、虎牢关,位于市区西北部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噪。
5、武胜关位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大别山脉的鸡公山下,它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关中之关”的美誉。中国十大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区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 武胜关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
6、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西端的重要关隘,它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古称其为“天下雄关”。嘉峪关关城的平面呈梯形,西城墙外侧又加筑了一道厚墙,使得关城的防御更加坚固。城墙高达11.7米,总长733.3米,关城面积33500多平方米,在南、北城墙的外侧有低矮的土墙与其平行,构成罗城。关城有东、西二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上面都筑有城楼,高米,面阔三间,三层歇山顶,周有围廊,气势雄伟。
关城内的北侧建有宽阔的斜坡马道,直达城的顶部。东西二门外,均建有瓮城,瓮城的城门开向南,而不与关城的正门相通,东瓮城门叫'朝宗',西瓮城门叫'会极'。出西门瓮城10余米,有道长方形重关,与关城并肩,关门西开,门额刻'嘉峪关'三个逎劲有力的大字。
7、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北的雁门山腰,历朝历代都是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雁门关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下第一关’)。
8、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与河北省的交界处,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镇守于此地,因而得名“娘子关”。娘子关还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闻名遐迩,'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绚丽的'水帘瀑布',如喷珠散玉直泻谷底。瀑布旁又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景色极为优美。
9、居庸关始建于秦代,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长城险要关口之一,这里有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毛主席曾赞誉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便指的是居庸关,其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便坐落于此。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10、剑门关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天下十大名关”,都在设在哪些地方?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天下十大名关”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都在设在哪些地方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明代城墙工程建筑基本上完好无损,首要街道社区和街巷,大部分保存原状,尤其是储存众多依然存在一批四合院民宅促使古都更为雅致古色古香。使古都更为提色是指关城东门外,天下第一关城门,矗立万里长城以上,雄视四野。走上城门二楼,可俯瞰山海关城全景及边关的首脑。
潼关有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为华北地区,中原地区,大西北之喉咙能冲, 《水经注》载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河在关外南流潼激西山,因此谓潼关。”潼浪来势汹汹,故取潼关[1] 关名,又被称为闯关。古潼关居中华民族十大名关第二位,是陕西关中的东大门,西进北京长安至北洛阳市的必由之路,历年来为战略要地。“畿内首险,三秦镇钥,四镇喉咙,百二重关”之誉便是描述潼关。武胜关坐落于河南与湖北交界处的大别山区脉的鸡公山下,它和平靖关、九里关统称“义阳三关”,是历来战略要地,有“陕西关中之关”的美称。南朝齐称武胜关为武阳光。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光。清始称武胜关。
友谊关本名镇南关,周边是高山峻岭,关藏峡谷最深处,为西南地区边防站名镇。关楼基座上原先只建了一层木结构建筑神殿,复建时改成混合结构,并添加了双层神殿,各层神殿均值为80平米。神殿的四周是弧形大飘窗,古窗装饰设计了各式各样图案设计,墙体为墨绿石米全瓷贴面,看起来庄重、古色古香。嘉峪关是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的西面的主要城池,它坐落于甘肃嘉峪关市,旧称也意思“天下雄关”。
雁门关坐落于雁门半山腰,历代王朝全是拱卫京东、屏护中原地区的孙子兵法必争之地。雁门关直径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边三重,曰东门外、北门、小北门。东门外上筑孤亭,曰雁楼,门匾嵌石匾一方,横书“险滩”(即“险滩”)。
紫荆关是内长城的主要隘口之一。因坐落于居庸关和倒马关中间,明朝时统称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他们为“内三关”,是通过河北平原进到太行山区的人要口。紫荆关建于春秋战国时代,汉中为土石方夯筑,后经历各代改建,修缮,到明洪武初期,则改成石条作基本,以砖砌面封顶,并且用石灰粉砂砾石注浆。自明成祖定都北平市(北京市)后,更兴修水利,修城市建设关。在擒雄、华亭、明正统、明嘉靖、万厉、崇祯年间,都曾经改筑、改建关城,加设古城堡、隘口,开掘盘山路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防御系统。
中国古代十大名关是兵家必争之地,都有哪些?
十大名关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顾名思义是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是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雁门关、紫荆关、剑门关、娘子关、武胜关。它们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著称。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的“天下十大名关”,都在设在哪些地方?
一山海关
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使古城最为增色的是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
二潼关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为华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冲,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1] 关名,又称冲关。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是关中的东大门,西进长安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畿内首险,三秦镇钥,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就是形容潼关。
潼关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之一。《山海关志》记载:“畿内之险,惟潼关[2] 与山海关为首称[3] 。” 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 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潼关八景,是潼关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涨、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三武胜关
武胜关位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大别山脉的鸡公山下,它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关中之关”的美誉。南朝齐称武胜关为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
四友谊关
友谊关原名镇南关,附近是崇山峻岭,关藏山谷深处,为西南边防重镇。
关楼底座上原来只建有一层木结构回廊,重建时改用钢混结构,并加了两层回廊,每层回廊平均为80平方米。回廊的四周是拱形大窗,窗棂装饰了各式图案,外墙为墨绿色石米贴面,显得庄严、古朴。
五嘉峪关
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西端的重要关隘,它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古称其为“天下雄关”。
嘉峪关关城的平面呈梯形,西城墙外侧又加筑了一道厚墙,使得关城的防御更加坚固。城墙高达11.7米,总长733.3米,关城面积33500多平方米,在南、北城墙的外侧有低矮的土墙与其平行,构成罗城。关城有东、西二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上面都筑有城楼,高米,面阔三间,三层歇山顶,周有围廊,气势雄伟。关城内的北侧建有宽阔的斜坡马道,直达城的顶部。东西二门外,均建有瓮城,瓮城的城门开向南,而不与关城的正门相通,东瓮城门叫"朝宗",西瓮城门叫“会极”。出西门瓮城10余米,有道长方形重关,与关城并肩,关门西开,门额刻“嘉峪关”三个逎劲有力的大字。
六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雁门山腰,历朝历代都是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
雁门关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即“天险”)。
七紫荆关
紫荆关是内长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位于居庸关和倒马关之间,明代时合称它们为“内三关”,是由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区的要口。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汉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北京)后,更大兴土木,修城建关。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
八娘子关
娘子关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唐朝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镇守于此地,因而得名“娘子关”。
娘子关还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闻名遐迩,"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绚丽的“水帘瀑布”,如喷珠散玉直泻谷底。瀑布旁又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景色极为优美。
九居庸关
居庸关始建于秦代,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长城险要关口之一,这里有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
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毛主席曾赞誉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便指的是居庸关,其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好汉”便坐落于此。
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十剑门关
它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标签: 中国十大兵家必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