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被面试官揪住了漏洞,想要就这个问题,跟你“深入探讨”。这样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盲目试图去解释,解释有时候就等于掩饰;也不要怕丢面子而强词夺理为自己狡辩。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面试:
一位求职者自夸自己的国学功底深厚,诗词歌赋随口就来,但在展示的时候,竟然说要展示一段曹操的《将进酒》。当时就有一位面试官打断了他,说“同学请问你,曹操什么时候穿越到唐朝了?你自诩国学功底深厚,你竟然深厚到连作者都能弄错,而且错的如此离谱。你不感觉你这样你说自己有点可笑吗?”
这位求职者听到面试官这样的评价,一下子着急了。开始大声被自己辩解“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说的是……”
“你想说的是你没错、还是曹操是唐朝的、或者《将进酒》的作者是曹操?”
面对面试官的咄咄逼问,求职者彻底乱了方寸,并最终暴怒,说面试官“太过分!”,他的这场面试自然也是大败而归。
美国心理学家布琳·布朗(Brene Brown)教授,在她写的书《I though it was just me 》里面提出过一个“羞耻感”的概念:“羞耻感是一种相信我们是有缺陷的并且因此不值得被接纳和归属的,强烈疼痛和体验。”“羞耻感”是一种非常让人痛苦的情绪,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类最负面的情感,不是悲痛,也不是无法压抑的愤怒,而是羞耻感。为了防御这种情绪,我们会愤怒、会争辩、会攻击别人。这位求职者在被面试官揪住Bug,咄咄逼问的时候,就是触发了他的羞耻感,让他感受到自己不愿意面对的缺陷,内心产生疼痛,所以,他想要辩解、反击,来平衡这种痛苦。
但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出错。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失误,并提出补救或解决方案。让面试官看到你的真诚和有错就改的决心,这样反而会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我的建议是:“不好意思,老师,这确实是我的问题。是我记忆上出现了偏差,把李白的《将进酒》和曹操的《短歌行》记混了。确实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这对我也是一个教训,督促我将来学习和工作中,要更加认真,不能一知半解。也谢谢老师的提醒,让我有机会改正错误。我今天想跟各位老师展示的是李白的《将进酒》……”
压力面试,面试官给你的是压力,想要的结果是你不被压力打倒,还能像乒乓球一样,拥有“反脆弱”的能力,在压力下有更优秀的表现。这才是压力面试真正的目的,也是D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D姐还会继续给大家分享更多的职场技能,也欢迎你继续关注“D姐指北”,得到你想要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