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啤酒行业的竞争硝烟依然弥漫。 图片来源:Pexels 上半年,国内啤酒企业迎来业绩修复窗口期。上市酒企披露的中期财报显示,多家头部及区域啤酒企业实现营利双增,整体呈现“多数回暖、少数承压”的分化格局。 头部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华润啤酒(00291.HK)、百威亚太(01876.HK)、青岛啤酒(600600.SH)以超200亿元营收规模稳居行业前三,重庆啤酒(600132.SH)、燕京啤酒(000729.SZ)紧随其后。据统计,这五家啤酒厂商上半年合计营收超840亿元,继续瓜分中国啤酒市场近九成份额。 不过,业绩回暖并未让啤酒巨头们高枕无忧。受现饮渠道疲软、消费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啤酒行业已步入市场收缩与存量时期,增长天花板逐渐显现。 2025年,啤酒行业的战场更显喧嚣。一边是五粮液、珍酒李渡等业外巨头扎堆“染啤”,另一边,面对增长瓶颈,啤酒巨头们转头盯上了其他赛道。 华润啤酒“登顶”,燕京半年赚了去年一年的钱 受线下餐饮消费疲软、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冲击,去年啤酒行业整体业绩陷入普遍下滑。进入2025年,行业整体虽迎修复期,但并未呈现全面回暖。 上半年,TOP5 啤酒企业格局生变。华润啤酒在营收上实现对百威亚太的超越,前者期内营收达239.42亿元,同比增长0.8%;后者营收31.36亿美元(折合约人民币223亿元),同比下跌5.6%。 百威亚太业绩下滑主要受中国市场拖累。作为百威亚太第一大市场,中国市场贡献了超 70%的业绩。上半年,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8.2%、净收入同比减少10.2%,延续去年下滑趋势。 另一外资控股的啤企重庆啤酒也出现下滑。重庆啤酒由排名全球前三的啤酒公司丹麦嘉士伯集团控股超60%,旗下除了重庆、山城、乌苏等本地品牌,还囊括嘉士伯、1664等国际品牌。 上半年,重庆啤酒请来吴磊、范丞丞等明星代言,赚足了眼球,但营收仍微弱下滑0.24%至88.39亿元,净利润减少4.03%至8.65亿元。2024年,重庆啤酒营收被燕京啤酒反超,行业排名降至第五;2025年上半年,重庆啤酒以近3亿元营收优势暂回第四,下半年业绩将决定其能否稳住位次。 作为近两年的行业“黑马”,燕京啤酒保持高增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37%至85.58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增45%至11.03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10.5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上述这种排位变动,折射出啤酒国际巨头与本土品牌攻守易位的新竞争格局。 过去,以百威亚太、嘉士伯等外资啤酒在华强势发展,尤其在高端啤酒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本土啤企发力高端化与并购重组,外资品牌优势逐渐削减。 从财报可见,上半年多家本土啤企中高端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华润啤酒喜力、红爵销量同比增长20%、100%;燕京啤酒的中高档产品营收同比增长9.32%;青岛啤酒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1%。与之对比的是,重庆啤酒高端产品仅同比增长0.04%。